最新资讯:
民主拯救中国! CDP.ORG
Democracy Save China!
Home » » 撕画像事件:外交部屡遭民意压力 左右派罕见合拳

撕画像事件:外交部屡遭民意压力 左右派罕见合拳

Written By CDP.ORG on 2012/10/26 | 10/26/2012


来源: 多维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中国女子因撕毁西哈努克画像近日被强制下跪道歉,并被法庭下令驱逐出境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就此事的简短表态——“个别人的行径极端错误,应由柬方依法予以处理”,迅速引发国内舆论震荡。结合此前农民工模仿外交部例行记者会讨薪、中日钓鱼岛争端中轮番口头严正抗议,以及更早之前援助马其顿校车之事宜等,中国外交部频频遭遇民意压力。而在斥责和质疑声中,一向水火不容的左右派罕见合力握拳,将矛头共同指向了外交部。

在西哈努克画像被撕一事中,外交部发言人的简短表态经由外交部网站公之于众后,并未引起多大波澜。此后不久,中国籍女子带着手铐跪倒在西哈努克画像前的图片传出后,舆论迅速发酵,打抱不平者以微博及论坛为发言阵地,指责这种逼迫下跪的惩罚过于严厉、侵犯人权,而且带有极强的羞辱色彩。而洪磊的简短发言,再度被推至风口浪尖,成为众矢之的。

“外交部发言极不得体”、“援交部”,此类表态纷纷从自由派和左派代表口中发出。新华网舆情监测分析中心总监段赛民截屏洪磊问答网页,并辅之以“你想过别人的感受吗”的质问;意见领袖赵楚则更为犀利地发泄了不满——“中国女公民在柬埔寨撕毁西哈努克像,外交部发言人洪磊的说法简直混账,中国人出钱养这帮胳膊肘成天往外拐的家伙,真是没必要。”陆媒财新网则在题为《那些为境外违法国民求情的政府》专题中,以英国、澳大利亚、美国等领导人为榜样,强调“在真正实行选举政治的国家,不会有官员敢于无视海外国民被辱,还只清谈外交”,“只求当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独处异乡时,能因心中有中国政府的庇护而感到安全,而不只因纸面上的GDP感到自豪。”而带有鲜明民粹色彩的官媒《环球时报》,也在社评中批评中国外交部“只考虑了柬埔寨人的感受,忘了国人感受”。

相较于意见领袖派的直言不讳,学界的声音则显得较为沉稳。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湛江通过个人认证微博表示,“撕了一张像,当事人反省道歉还不够吗?非得像文革或北朝鲜那样上升到什么国家高度吗?”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赵晓亦将其斥责为“这是中国文革中才能想象的荒唐事。”外交学院客座教授宋荣华则竭力督促“国人走出国门不能犯忌”。虽然类似的表态看似将矛头指向了柬方,但字里行间也无时无刻不在流露着对外交部“坐视不管”的不满之意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以此事为源头,中国四大门户网站之一的搜狐网制作了题为《外交部使用过的“错误”们》的专题,称外交辞令在使用时几乎是最讲究的,光“错误”就分错误、非常错误、严重错误、极端错误等。“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样的语句表达什么样的态度,这其中大有奥妙”。但该专题“存活”了没多久,就被勒令关闭。

搜狐网专题截图
事实上,中国外交部面对民意压力并非首例,合作面的中柬如是,冲突面的中日亦如是。就在中日因钓鱼岛争端闹得不可开交之际,一段农妇“苗翠花”模仿外交部发言人的讨薪视频迅速蹿红网络。虽然农民工“另类讨薪”的奇招、怪招不断推陈出新,但此段视频之所以能在信息狂流中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,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便是“模仿外交部”。中共最高党报就此事发表观点文章称,模仿外交部发言人讨薪呼唤制度救济。这一论调符合其官方身份,但模仿背后附带着的对外交部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间接“调侃”,却在网络舆论场早已形成了“共识”。

同样对外交部发起的群攻,早在2011年就有过先例。就在中国接二连三发生校车事故导致儿童重大死伤之际,中国外交部却宣布向马其顿捐赠23辆校车,并称这一做法体现了国际责任。但外交部例行公事的做法,却在网民中掀起一阵骂潮和强烈不满,“援交部”一词也由此而出。中共官方媒体也纷纷发出“这个本应避免的‘巧合’未能得到避免,外交部显然有值得反思之处”的缓和表态。

面对舆论的纷纷追问和质疑,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罗照辉此前在接受人民网强国论坛访问时表示,外交是讲究策略的艺术,“所谓软硬应当是辩证的、相互转换的,站在不同的角度,掌握不同的咨询,就会有不同的判断”。虽然外交部宏观考量中的深度和广度都在扩展,且与民众的各种关切越来越内向形成鲜明对比,但在屡屡遭遇民意压力过后,尤其是暴露出的中国内部的某种阵痛,也是需要正视的。
Share this article :

0 评论:

Speak up your mind

Tell us what you're thinking... !

中国民主党网络阵线公告

 
Creative Commons License
Copyright(C)中国民主党网络阵线 CDP.ORG All Rights Reserved.